“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火爆数据和创作新攻略来啦!

一部剧1(1).jpg

10月13日,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的最后一天,北京郎园station依然是一派热闹景象,甚至不乏游客前来打卡。

伴随一支6分钟的开场短片“热场”,当日下午的影视文旅融合论坛拉开帷幕。现场几乎“一座难求”:有人频频拿起手机记录干货,有人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还有没抢到座位的席地而坐……

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题,本场论坛邀请各方嘉宾,共同探讨了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打开方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出席论坛并致辞。

朱咏雷指出,广大从业者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一是要关注时代,凝聚共识,用充满魅力的故事和画面,吸引广大观众走入祖国大好河山,真切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

二是要心怀人民,贴近生活,体现日常生活美感和平凡生命美学,让拍摄地更富魅力、深入人心;

三是要加强创新,优化服务,为艺术家下生活采风和进行创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启发灵感、获取滋养,实现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引擎。

司马红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着力培育好作品、拓展新场景、推动大融合,努力把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影视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主题演讲环节,演讲嘉宾就影视与文旅如何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进行了碰撞和分享。

当下,文旅和影视协同发展效应日益突出,《繁花》《我的阿勒泰》《去有风的地方》等剧的热播让观众变游客,“流量”变“留量”。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影视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历程由来已久,且正在进一步由自发走向自觉,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文化和旅游部将与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部剧2(1).jpg

针对文旅和影视的深度融合,马力谈了四点想法:一是文旅系统和广电系统主动对接,策划出更多体现跨界融合的作品和项目;二是从源头上抓好创作,实现“剧”与“城”的共情共生;三是深化影视IP的现实转化,让观众走进剧中,为好剧营造持久的传播体验场景;四是注重联动播出,促进影视与观众、线上与线下的双向奔赴。

从《人世间》《狂飙》到《我的阿勒泰》《风起洛阳》……爱奇艺公司副总裁兼总编辑王兆楠向观众展示了爱奇艺以“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实践案例。在他看来,影视内容题材的场景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崛起,正在为影视文旅联动带来新的契机。在《我的阿勒泰》播出前,平台提前发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的文旅联动口号,又在剧集播出后与当地文旅部门共创文化符号、共设旅游专线等,放大了IP的声量、延长了IP的周期,让取景地的旅游人数实现了量级增长。

一部剧3(1).jpg

从学术角度切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学院副院长张铮认为,影视尤其是一些长剧集带给观众的沉浸感是“短平快”的内容所不能具备的。他还提到影视作品更好地推动地方旅游的几点重要手段和措施:融内容,将鲜明的地方风物挖掘出来,融入影视作品之中,启发地方文旅产品的持续优化;扎根基,要从“民生三感”上做文章,让当地的居民和外地的游客同时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优服务,用“绣花”功夫提升本地文旅产业服务能力,使更多的地方文化要素有条件、有能力融入到文旅产品、影视作品之中。

一部剧4(1).jpg

“用旅游的场景去拍电视剧”“用影视的思维去做旅游”,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幸福与创造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葛磊分享了影视和文旅的双向赋能,一个目的地孕育了一部剧,一部电视剧带火了一个目的地,“希望更多的编剧能够走到中国的山山水水之中,感受它独一无二的故事和气质”。同时,他也呼吁越来越多的文旅人、影视人携起手来为游客和观众们“造梦”,让他们成为场景和故事的主角。

一部剧5(1).jpg

影视IP如何再造沉浸式新场景,提升旅游新体验?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沉浸式文旅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长王东谈到了几个关键词:数字科技、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他认为,影视和文旅的互融互通需要二次创作和技术赋能,需要将一个城市、一个景区打造为整体业态,让游客获得完整体验。“一些过去非常火爆的影视IP也可以重新挖掘出来、利用起来,这些需要更多的平台和人一起加入进来。”

一部剧6(1).jpg

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分享了影视+文旅的最新“打法”和数据。

一部剧7(1).png

一部仅8集的《我的阿勒泰》,让不少观众对新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烟火生活充满无限向往。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德丽达·那比认为,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部剧真正拍出了独属于阿勒泰的精神内核,让当代观众从中获得了松弛感。得益于此,阿勒泰地区的今年的旅游收入实现明显增长,截至目前的旅游人次达3555.2万,涨幅25%,旅游收入313亿元,增长比重27%。

一部剧8(1).jpg

德丽达·那比

从40年前的小乡镇到今天的“中国好莱坞”,横店影视基地已经成为不少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度假观光区。横店影视城董事长杨志伟谈到,深厚的影视文化氛围,丰富的就业机会,创新的旅游体验等,让横店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景区产品的升级、配套设施的改造,主题活动的搭建等多种尝试,包括今年中秋和国庆引入国家话剧院的‘走进景区’活动以及和爱奇艺联合举办的‘莲花楼’主题巡游,都很好地丰富了度假区的内容品类和客户群体。”

一部剧9(1).jpg

杨志伟

一部《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大理的“有风小院”成为名气大增的网红地,拍摄地凤阳邑村的游客从此前的日均10人左右暴涨到如今的每天上万人。华策集团副总编辑贾尧在介绍该剧在“影视+文旅”的创新经验时提到,从采风、调研到拍摄、制作,每一步都是本着“内容为王”的核心逻辑。进入到后期的运营阶段,团队更是做了很多创新尝试,把剧中的“有风小院”改造为咖啡厅,让游客们可以从中品尝到同款餐饮、体验到同款场景。“影视在前,文旅在后,相互呼应和激发,达到了二者的深度融合。”

一部剧10(1).jpg

贾尧

播出5年的《长安十二时辰》为当地文旅带来的热度仍在持续“升温”:截至今年2月,根据该剧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全网曝光超260亿次。《长安十二时辰》总制片人梁超透露,《长安十二时辰》为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将开机的《长安二十四计》也将根据24个节气的主题和取景地西安开启新的联动方式。“如何靠真正的好内容盘活所有的流量、承接所有的流量,是亟需所有影视人研究的课题。”

一部剧10-(1).jpg

梁超

“北京到底有谁在?”听《玫瑰的故事》一一解答。《玫瑰的故事》制片人郑中莉说,该剧播出后,“北京到底有谁在”的二创视频爆火,搭配上京剧配乐,让北京的景点、小吃成功出圈。新疆文旅还与北京文旅产生跨地域联动,向广大网友安利可以通过北京的各种交通枢纽到新疆各地景点参观。“北京是一个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城市,既有非常传统的地标建筑,也有非常现代的都市风光。而剧中主角20年的成长路径,和北京的发展印记是同频共振的,于是城市的很多景点都被融入到剧情中。”

一部剧11(1).jpg

郑中莉

一部《繁花》,让不少观众前往上海city walk。《繁花》制片人黄星提到这样一份成绩单:该剧播出期间,关于上海的搜索热度居高不下,其中取景地和平饭店的旅游热度飙升了415%,旅游平台特别上线了多条跟团线、私家游、一日游产品,让游客可以跟着这些不同线路去城市漫步。此外,剧集播出期间,像泡饭、黄鱼面、排骨年糕这些本帮菜也都成为“顶流”,其中排骨年糕在外卖的搜索量更是暴涨670%,拉动旅游餐饮业的消费增量24亿。

一部剧12(1).jpg

黄星

论坛上还发布了多个剧集项目,既有正在热播、带动国庆假期当地旅游人次及搜索量上涨的《大海道》《日光之城》,也有即将推出的《国色芳华》《我们的河山》《清明上河图密码》《灿烂的风和海》《棋士》《冰天雪地》《珠帘玉幕》等新剧。

一部剧13(1).png

这些作品取景地覆盖中国的大江南北,或将掀起又一波文旅热。


相关文章    更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