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演艺铁娘子":谁说我只能演一种戏?
那一年,马丽还在综艺里逗笑全国观众;赵丽颖还戴着"甜妹"标签四处接戏;宋佳还未成为独立制片人——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后的今天,这三位女演员会集体向舒适区宣战,用一部部惊艳作品重新定义自己。
她们都曾被定义,又都在打破定义。
马丽的眼神里不再只有喜剧的灵动,还有《水饺皇后》中饱含坚韧的泪光;赵丽颖的声线不再是软糯可爱,而是《向阳花》里带着方言的沙哑;宋佳的表演不再局限于都市女性,而是能在《山花烂漫时》中化身高原校长。
这是一场关于女演员的集体"破茧"。
马丽:从"笑果制造机"到多面性演员
"我太期待了,现在市场上很少以女性为主的电影。"马丽在采访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她作为女演员的野心和担当。
从小品舞台到电影银幕,马丽的喜剧标签曾是她最鲜明的符号。但就在同行和观众都习惯了她带来的欢笑时,马丽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
五一档即将上映的《水饺皇后》中,她一改喜剧形象,饰演一位在香港打拼的单亲妈妈,从街头卖饺子一路打拼成为女企业家。预告片中,她揉面团的双手青筋暴起,眼神里是坚毅与倔强——这是观众从未见过的马丽。
更令人惊讶的是,马丽还首次担任了电影《好好的》的监制,该片已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从台前到幕后,马丽正通过行动诠释着"演员"二字的全部可能。
"在表演上,我不太喜欢规定好一定要怎样,就像我只能拍什么类型的,演员这个职业,你就应该什么类型都去演,这才叫演员。"马丽的这段话,道出了她对表演的理解与追求。
赵丽颖:从古装女神到现实力量
当"#赵丽颖转型#"冲上热搜时,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位曾经的"小骨"已经完成了从小荧屏到大银幕的华丽蜕变。
在电影《向阳花》中,赵丽颖剪短发、蹲监狱、满嘴方言,为了给聋哑女儿筹集手术费而不择手段。为了这个角色,她提前三个月下乡学习手语和农活,将高月香的"狠劲"诠释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向阳花》中,赵丽颖还首次尝试出品人身份。从被塑造到主动塑造,她正用实际行动扩展着自己的职业边界。
连导演冯小刚都不禁感叹:"她拼起命来,我都怕!"赵丽颖用实际行动证明,她不仅仅是那个会甜甜微笑的"小骨",还是能够扛起整部现实主义电影的实力派演员。
宋佳:一年双杀,从不停留在舒适区
如果说马丽和赵丽颖是在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那么宋佳则像是从不给自己设定舒适区。
去年,宋佳接连交出了电影《好东西》和剧集《山花烂漫时》两部高分作品。在《山花烂漫时》中,她饰演的张桂梅校长既严厉又温暖,将教育者的坚持与牺牲诠释得令人动容;而在《好东西》里,她又切换成了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细腻呈现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
有观众评价:"宋佳每次选角都像在打怪升级,每个角色都不一样,却又都能让人相信她就是那个人。"
事实上,这种"不设限"的表演风格,正是这位女演员多年来坚持的创作理念。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我不喜欢重复自己,每个角色都应该是新的挑战。"
破茧成蝶:女演员的集体革新
当我们回望这三位女演员的表演轨迹,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她们都不满足于被定义,而是主动打破定义,创造新的可能。
马丽不再仅仅是"喜剧演员",而是能够驾驭多种类型、多种身份的全能型表演者;赵丽颖不再局限于偶像剧女主,而是能够挑战现实主义题材的实力派;宋佳则继续保持着她的多变性,在不同角色间自如切换。
她们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马丽曾被同行质疑能否驾驭正剧;赵丽颖的票房表现也被吐槽"三连扑";宋佳的表演风格也曾被认为"太过用力"。但这些声音并没有阻止她们前进的步伐。
"演员"两个字,本就应该包含无限可能。
在这个由女性创作者日益崛起的时代,马丽、赵丽颖、宋佳的转型无疑为更多女演员指明了方向:打破标签,拓宽赛道,用作品说话。
而对于观众来说,我们何其幸运,能够见证这些优秀女演员的蜕变与成长。她们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表演艺术的敬意,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好诠释。
五一档即将到来,这些"不安分"的女演员们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