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 / 克洛德·齐迪 / 西蒙·米凯尔 / Didier Kaminka
主演: 阿诺·施瓦辛格 / 杰米·李·柯蒂斯 / 汤姆·阿诺德 / 比尔·帕克斯顿 / 蒂亚·卡雷尔 / 阿特·马里克 / 艾丽莎·杜什库 / 格兰特·赫斯洛
类型: 喜剧 / 动作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阿拉伯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95-04-20(中国大陆) / 1994-07-15(美国) / 1994-08-12(英国)
片长: 141分钟
《真实的谎言》在中国
跨越时代的电影记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红利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随着电视机逐步走入千家万户,KTV、录像厅乃至夜总会的兴起,为中国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休闲选择。但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录像厅在全国各地的涌现和盗版的泛滥,电影产业自身又面临优质内容的短缺,曾经辉煌的电影院却日渐暗淡,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均呈现下降趋势。
1994年,为了繁荣电影市场,中国开启了以分账形式引进好莱坞电影的新篇章。首部引进大片《亡命天涯》以超过2500万元人民币的惊人票房,为当时低迷的电影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在娱乐内容选择相对匮乏的年代,好莱坞电影凭借扣人心弦的剧情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征服了中国观众,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重新唤起了观众走进影院的热情。
《亡命天涯》海报
这一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前,根据媒体报道,中国购买外国电影版权的费用仅为3万美元左右,而《亡命天涯》的引进采用了分账模式,使华纳兄弟得以获取约40万美元的收益。这一突破性进展立即引起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关注,他们纷纷开始探索如何进军这片充满潜力的新兴市场。
虽然对好莱坞而言,中国大陆仍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他们在香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八十年代,派拉蒙和环球影业就联合成立了专门负责海外发行的联合国际影业(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其东南亚区域办事处就设在香港。这家公司不仅经营这两家公司的影片,还为梦工厂、米高梅、迪士尼等片商代理海外发行业务。好莱坞希望借助香港这个跳板打开中国市场,而香港电影人在内地的丰富拍摄经验和熟稔的沟通技巧,为这一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香港嘉禾影业曾成功在大陆发行成龙主演的《醉拳2》和《红番区》,因此联合国际影业选择与其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开拓中国大陆市场。
《醉拳2》大陆宣传报道
笔者此次特别访问了当时在香港时任联合国际影业东南亚分部的副总监Steve Ashmore。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仍清晰地记得《真实的谎言》等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大陆的历程。
“我认为最初的反应是对能够更深入合作并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感到兴奋,但同时也意识到这需要极大的耐心”,Steve回忆道。1994年中国只开出了10部影片的进口配额,这对于高产的好莱坞来说是个非常渺小的数字。在当年,10部大片的选择完全由唯一拥有电影进口和发行权的中国电影公司决定,嘉禾当年积极协助联合国际影业向中影推介了《真实的谎言》等其他电影,并与中方保持了紧密地沟通,并在后续发行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中国决策者和美国制片厂的诉求之间寻找平衡点,"Steve说,"显然,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中国相关部门的要求,而美方更习惯于开放式谈判。我们努力在保持常规操作的同时,寻找各方面可以妥协的空间,包括商业条款、放映时间、上映日期和审查等方面"。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真实的谎言》一刀未剪,获得了引进和放映许可。
《真实的谎言》在国内上映前的宣传
而不为人知的是,本片在当时的年代,差一点点成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险些无缘中国大银幕。20世纪90年代初,中美两国因知识产权问题关系紧张,美国娱乐和软件行业因中国市场的盗版猖獗而损失惨重。1992年,美国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到了1994年,美国对中国的执法力度依然不满,并威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剑拔弩张,当时的中美谈判异常艰难。美国要求中国采取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而中国则认为这是一种经济霸权主义行为,双方僵持不下。受贸易战阴影影响,原定1995年3月中旬公映的《真实的谎言》的译制工作被突然叫停。转机出现在1995年2月26日,中美双方在最后关头达成了协议。中国承诺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行动计划》,在执法和打击盗版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随着贸易争端的缓和,《真实的谎言》的引进和译制工作得以重新启动。
1995年4月14日,《真实的谎言》率先在上海和常州的23块银幕公映,几乎每家影院场场爆满,首映三天观影近20万人次,首周便收获票房超过1500万人民币。这个票房成绩对于当时对中国近乎没有任何期待的好莱坞来说,可以使用“难以置信“来形容。
1995年,观众排队购票观看《真实的谎言》
"我们多次到访中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地营销团队的热情投入,"Steve回忆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机遇。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首映票房的惊人表现让所有人都非常满意。"
在上海与常州的开门红之后,《真实的谎言》陆续在天津、河南、北京、和广州等12个城市超过100家影院公映,并继续在全国范围展开发行放映,最终影片在中国内地斩获1.03亿元,不仅成为第一部票房过亿的进口影片,也问鼎1995年中国年度票房冠军。
谈及在华观察发行期间的趣事,Steve笑言:"我记得有些观众很晚才进场,后来才知道他们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把影院当作过夜的场所。"
《真实的谎言》剧照
回望这部电影在中国取得的成功,Steve认为,这不仅是一部影片的胜利,更是中美电影合作的有力开端,展现了广阔的合作前景。他感慨道:“能参与那个重要时期,与嘉禾和中国优秀的合作伙伴共事,我深感荣幸。过去三十年间,尽管电影行业面临各种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外国电影的成功增强了行业对影院建设的信心,而这些影院的建设反过来也为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当年影院外《真实的谎言》海报
尽管在此之前,好莱坞已有如《星球大战》《异形》《终结者》《侏罗纪公园》等展示成熟特效技术的经典影片,但这些影片未能通过合法渠道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真实的谎言》的引进,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还让中国观众首次体验到好莱坞工业水准的视觉震撼。
1994年,《亡命天涯》作为中国第一部分账片引进,更多是一次市场试探,放映范围有限。随后,第二部分账片《红番区》因成龙主演和港产背景,并未在观众心中形成“进口大片”的概念。直到1995年的《真实的谎言》,才真正从题材、演员、制作,再到营销力度和发行规模上,让“大片”这一词汇在中国观众之间广为传播。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正式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
1994年,《亡命天涯》引入国内
受好莱坞分账大片商业模式的启发,中国电影人也开始探索更加市场化的推广和发行策略。在这一背景下,一批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樱桃》《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兼具艺术价值和市场吸引力的国产影片陆续涌现,票房表现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
《真实的谎言》在中国的成功远不止于票房数字,它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迈入新纪元,为中美电影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部影片的成功证明,即使在文化差异显著的环境中,优质的内容依然能够跨越边界打动观众。如今,每年数百部中外影片在中国上映,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回首1995年《真实的谎言》的发行历程,不仅是一段珍贵的电影市场开拓史,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生动缩影。它见证了中国电影产业从停滞到蓬勃发展的重要时刻,为此后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